close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禪宗偈子「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出自宋代詩人雷庵正受的《嘉泰普燈錄卷十八》禪宗偈子:「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意指:千萬座不同的山頭,都可以欣賞到同樣的月光。千萬戶不同的人家,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如果有一千條江水,就會有一千個映照在水裡的月。當烏雲散去,萬里晴空下的人們,就能仰望同一片廣闊無垠的藍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佛教的解釋認為:千江,就是所有的眾生;有水,就是每一個眾生都有精神世界,都有視覺、聽覺,都有意識。只要有水,水中就會映現月影;月影,就是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世界。因為有了精神、意識,它就像一面很大的鏡子,有了鏡子就可以映現出形形色色的東西。如果千江都沒有水,就不會有月影;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精神,也就不會有種種東西。「萬里無雲萬里天。」天空是佛性,雲是物慾、煩惱,煩惱、物慾除去,則佛性自然顯現,只要一大片天空都無雲,那麼,天天都是晴空萬里。

      從佛教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是由我們的感官、精神創造出來的,我們今天看到的、聽到的、意識所想像到的,所有外在、內在的世界,也就是所有的萬事萬物,是我們自己的感官、意識和精神創造出來的,我們平常所看到、接觸、感知的是最表象的世界,從來未曾觸及、思考過它的深層真實面,由於愚昧無知,從而造作罪業,就此惡性循環不息,如果不想再流轉下去,就必須去找出它動力,從源頭找答案解決問題。仔細觀察,眾生除了肉體上的病痛外,其實多數的痛苦都來自於執著,執著,來自於把人事物當成是真實的東西,由此而產生執著,當我們的心、我們的意識把某個東西當成是真實的以後,它立即就變成是真實的東西,比如,昏暗中,屋中有條繩子誤以為是條蛇,內心產生了恐懼,這個恐懼完全不雅於一條真蛇所帶來的恐懼,唯有排除我們的執著,才能夠解決我們的煩惱。


      創作構圖上,一個藏傳仁波切在晴空下手持念珠,凝望著月映萬川的景象,旁邊寫著禪宗偈子:「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簡介雷庵正受:宋代詩人(11461208),雲門十世,師諱正受,字中,號雷庵。出蘇之常熟邵氏,年十六,肄儒業。因游邑之慧日寺,與主僧心鑒語,異其敏慧、類若夙習,乃曰:世境幻,百年一瞬。讀世書選官,盍若究出世法以選佛邪。師善其言,毅欲超俗。坐孤養母,懷不敢發。居鬱鬱若有失,母而詰之。具道所以,頗難之,師遂舉偈曰:唱徹黃鍾宮,吹成大石調。萬古絕知音,驢揀濕處尿。母知其志不可奪,即赴愬於外祖,祖贊成之。俾禮鑒薙落登具,遊方。首見應庵華於天童,機緣不契。回淨慈,依月堂昌。昌峭峻,少許可,識師於室中,留侍左右。一旦,指續燈喟歎曰:佛祖之道,潛通廣被。曾何僧俗之間,是書獨取於比丘。而於王侯.士庶.尼師,皆遺而不錄。燈雖曰續,如照之不普。何爾盍為?掇所闕遺。抉具宗眼者備成之。普燈之作,遂權輿矣。尋謁無庵全於道場,瞎堂遠於虎丘仁拗堂。住中竺。延寘上首,未幾還里。真查梨王化萬壽,一見相得。俾之分座說法,師視之不屑。慶元之初,泛霅過 都。憩湖上之壽星院,翛然返關。邈與世接。愚時獲摳衣,即進請益。竊謂: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及傳二祖,付楞伽四卷。以印佛心。非文字而何,願祛其惑。師開示善巧,疑情釋。因言,是經蘊奧。讀者尚不能句。請為詮辨,以幸來學。當為鋟梓,師乃欣然發揮義趣。又因寂音所著楞嚴,釐正補葺,廣為合論。繼踐月堂之屬。成普燈三十卷。歲十七遷而絕編。表進于 朝,三書咸板行于世。又藏經四大部,華嚴居一焉。李長者復衍而論之,文富義,鮮有能終誦者。師乃括擿摳要,芟夷冗長。貫八十卷之經,兼四十卷之論,束為三卷。言約理詣,如措諸掌。悉蒙指授,師天資純至,識見超卓。以闡教弘宗為心,斥遠聲利。故屢名剎之招,方遁跡藏密,庵居呫郊。以嘉定改元,歲在戊辰。示微疾,索筆書偈,奄忽而逝。時十一月二十八日也。壽六十三,臘四十七。

      簡介傳燈:又稱傳燈錄,指記載禪宗世系傳法緣起之著作,意謂以 法傳人,有如燈火相傳輾轉不絕,最早的燈錄之作,萌芽於南北朝時代,而正式燈錄之形式則出現於禪宗創立之後,經世歷代綿延相續,至宋代達於大盛,此後元明清各代續承紹統,燈錄之作繼而不盡。

      簡介禪宗:又稱佛心宗,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禪宗是個綜合性學派,在思想上主要屬於大乘佛教如來藏學派,重視本性清淨,也受中觀學派的影響,不重視本身系統性建立與闡述,強調個人的修為和神秘經驗,以開悟見性為修行重點,禪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又稱作”機鋒”,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透過自身修証,從日常生活中參究真理,直到最後悟道,也就是真正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簡介「禪宗」:又稱佛心宗、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至今仍延綿不絕,在中國哲學思想及藝術思想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其影響深遠,自唐代創立後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臺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是個綜合性學派,在思想上,主要屬於大乘佛教如來藏學派,重視本性清淨,但也受到中觀學派的影響,禪宗不重視本身宗義的系統性建立與闡述,強調個人的修為以及神秘經驗,以開悟見性為修行重點,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心,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修証,從日常生活中參究真理,直到最後悟道,也就是真正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悟道」並非事畢,是才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慧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慧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

      簡介「佛教理念」:佛的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提升和覺悟,認為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三界脫離輪迴,悉達多·喬達摩在35歲成佛,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就以修習佛陀所悟到的人生真諦,看清生命的真相,超越生死之苦,斷除煩惱,得解脫之道,這個世界的真正面目是什麼呢?世界的真正面目有兩種:一個是空性,另一個,就是清淨。佛陀悟道後所下的結論是,認為: 佛是人成,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卷一說:「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但因煩惱無明覆蓋,因此不能證得,只要斷除無明,拂塵去垢,開發佛性,自能證悟成佛,所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而佛教最核心、最精華的所在就是緣起性空,世上的山河大地、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微麈一沙礫,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有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關係,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若非因緣關係,一切皆不能成立,緣起,是引導進入空性的最佳途徑,是證悟空性的最佳法門。

      簡介「佛教派別」: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密乘佛教(又稱金剛乘、藏傳佛教),三個大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一般「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會被等同,「大乘佛教」、「北傳佛教」、「漢傳佛教」被等同,「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也是如此。地理位置上的劃分最早為南傳與北傳之劃分,現在普遍用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來作劃分,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的佛教流傳稱為北傳佛教,形成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北傳佛教現在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三個主要派別,分別是:

  (一)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上座部佛教),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傣族地區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

   (二)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漢傳佛教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處,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列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說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力量,有別於藏傳佛教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因能運載無量眾生到達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在佛教的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傳承者是北傳佛教,其中的漢傳佛教流傳於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地,大乘佛教晚些時候則傳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為北傳佛教中的藏傳佛教。

  (三)藏傳佛教:又稱「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國傳入。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大師來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後經過朗達瑪滅佛的波折,佛教經過滅佛運動的破壞後重新振興,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格魯、覺囊等各派的傳承。在宗喀巴大師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顯密宗雙修。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簡介「佛」與「學佛」:佛(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全稱佛陀,佛教術語,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一切眾生歸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修行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都可能會成佛,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或當下頓悟超越三界,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八正道、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八正道、無上正等正覺,今生今世可以成就,唯除最後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圓滿覺悟的聖者。根據釋迦牟尼佛傳記,他在修行時,為了填飽一個眾生的肚子,毫不猶豫地將自己最珍貴的頭、目、腦髓割捨,乃至自己的生命都願意捨棄。學佛就是佛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倘若沒有這樣的發心,只念咒,到廟裡燒香不叫學佛,充其量只能叫信佛,真正的學佛是效法佛陀精神,佛陀在世時怎麼做,我們也應該怎麼做,雖然佛的很多行為,我們做不到,但要從能做到的做起,不能做到的,也要努力朝這個方向去做,這才叫學佛,而對一個學佛人最起碼的要求,就是不能故意殺生,如果故意殺生,就沒有學佛的資格。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禪宗偈子「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16195183_1455159417829618_213080140475318640_n  

宋代人雷庵正受的《嘉泰普燈錄》

嘉泰普燈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心,出離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