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小品般若經云:「自我的散亂心、傲慢與狂妄,才是修行中最大的魔障。」

 

 

 

 

     小品般若經云:「自我的散亂心、傲慢與狂妄,才是修行中最大的魔障。」修行人修行中最大的魔障是散亂心,指不專一、沒定力、胡思亂想的心,此外還有傲慢,傲慢是一種極度自信與驕傲的心理狀態,有這種心態的人通常會脫離現實,對自己的能力、成就、競爭力與處境認為優於他人,通常擁有權位的人,會出現這種心態,再者就是狂妄狂妄是指極端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對於散亂心,聖嚴法師曾區別散亂心和妄想心,並提出對治的法門,他說:散亂的意思是思想不集中、念頭散漫,沒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標,妄想的意思是不必想的而去想、不該想的而去想,它可能是散漫的,也可能是有條理的。對治散亂心和妄想心要用禪觀的方法修行,收效比較顯著和踏實,禪觀入門方法是數息觀,數息觀就是用數呼吸的方法,時刻把心繫於方法上,當心念往外緣時,立即又被拉回到方法上來,時刻把心綁在方法上,一離開方法,就馬上警覺,而數息觀最易讓我們警覺、發現自己的心是否離開了方法。

      在佛教的觀點認為,佛號能治散亂的心,《妙法蓮華經》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己成佛道。」意思是如果有人以散亂的心,進入寺廟或佛塔,念了句:南無佛,必定會成佛,其實一切時處念佛都一樣,但散亂的人在有塔廟的地方,才容易起心念佛,「南無佛」是所有佛的通稱,單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也是一樣的,一個人即使不懂佛法、不信佛教,以散亂的心,有意無意念了句佛,必定會成佛,因為萬德圓融,始於一念,以最初一念念佛的因,必定感將來成佛的果,所以,佛門弟子見面互稱「阿彌陀佛」,除了相互鼓勵、提醒、祝福外,更是為了讓聽聞佛號的眾生種下成佛的因。

     創作構圖上,在一片被炫染散亂的線條之外出現了散亂心、傲慢、狂妄的字樣。  

     簡介《小品般若經 》: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 》、《新小品經 》,梵文《八千頌般若 》,為後秦鳩摩羅什譯,共十卷,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部、二二七卷,該經主要講述大乘佛教般若空觀的理論,其中主要闡釋菩薩之般若波羅蜜、諸法無受三昧、菩薩摩訶薩等,兼論般若波羅蜜與五蘊關聯、受持修習般若波羅蜜的功德,以及諸法空無所得、空三昧等。

     簡介禪宗:又稱佛心宗,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禪宗是個綜合性學派,在思想上主要屬於大乘佛教如來藏學派,重視本性清淨,也受中觀學派的影響,不重視本身系統性建立與闡述,強調個人的修為和神秘經驗,以開悟見性為修行重點,禪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又稱作”機鋒”,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透過自身修証,從日常生活中參究真理,直到最後悟道,也就是真正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簡介佛教理念:佛的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提升和覺悟,認為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三界脫離輪迴,悉達多·喬達摩在35歲成佛,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就以修習佛陀所悟到的人生真諦,看清生命的真相,超越生死之苦,斷除煩惱,得解脫之道,這個世界的真正面目是什麼呢?世界的真正面目有兩種:一個是空性,另一個,就是清淨。佛陀悟道後所下的結論是,認為: 佛是人成,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卷一說:「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但因煩惱無明覆蓋,因此不能證得,只要斷除無明,拂塵去垢,開發佛性,自能證悟成佛,所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而佛教最核心、最精華的所在就是緣起性空,世上的山河大地、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微麈一沙礫,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有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關係,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若非因緣關係,一切皆不能成立,緣起,是引導進入空性的最佳途徑,是證悟空性的最佳法門。

      簡介佛教派別: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密乘佛教(又稱金剛乘、藏傳佛教),三個大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一般「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會被等同,「大乘佛教」、「北傳佛教」、「漢傳佛教」被等同,「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也是如此。地理位置上的劃分最早為南傳與北傳之劃分,現在普遍用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來作劃分,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的佛教流傳稱為北傳佛教,形成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北傳佛教現在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三個主要派別,分別是:

  (一)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上座部佛教),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傣族地區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

   (二)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漢傳佛教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處,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列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說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力量,有別於藏傳佛教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因能運載無量眾生到達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在佛教的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傳承者是北傳佛教,其中的漢傳佛教流傳於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地,大乘佛教晚些時候則傳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為北傳佛教中的藏傳佛教。

  (三)藏傳佛教:又稱「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國傳入。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大師來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後經過朗達瑪滅佛的波折,佛教經過滅佛運動的破壞後重新振興,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格魯、覺囊等各派的傳承。在宗喀巴大師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顯密宗雙修。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簡介佛與學佛:佛(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全稱佛陀,佛教術語,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一切眾生歸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修行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都可能會成佛,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或當下頓悟超越三界,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八正道、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八正道、無上正等正覺,今生今世可以成就,唯除最後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圓滿覺悟的聖者。根據釋迦牟尼佛傳記,他在修行時,為了填飽一個眾生的肚子,毫不猶豫地將自己最珍貴的頭、目、腦髓割捨,乃至自己的生命都願意捨棄。學佛就是佛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倘若沒有這樣的發心,只念咒,到廟裡燒香不叫學佛,充其量只能叫信佛,真正的學佛是效法佛陀精神,佛陀在世時怎麼做,我們也應該怎麼做,雖然佛的很多行為,我們做不到,但要從能做到的做起,不能做到的,也要努力朝這個方向去做,這才叫學佛,而對一個學佛人最起碼的要求,就是不能故意殺生,如果故意殺生,就沒有學佛的資格。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小品般若經云:「自我的散亂心、傲慢與狂妄,才是修行中最大的魔障。」

27336238_1859381400740749_1907000356687349682_n  

小品般若經

 

2012210094968b  TB2phfbkXXXXXX4XpXXXXXXXXXX_!!275596786.jpg_196x196Q50s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心,出離心! 的頭像
    菩提心,出離心!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超越輪迴解脫。

    菩提心,出離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